如果将“可降解”理解为一个绝对的概念,那各类塑料基本上都可以通过某些方式在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在某些环境下最终降解。
若要使这个讨论有意义,就应该将“可降解”理解为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在多长的时间内通过何种方式,在何种环境,降解为什么物质(有毒与否)?
常见的“可降解塑料”定义往往会考虑“塑料是否会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光,生物等方式无害/低害降解”。那目前比较权威的“可降解塑料”是如何定义的呢?
最新《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讨论稿对可降解塑料如下定义:在自然界各种条件下,能最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的一类塑料。
自然界的各种条件在本标准中被分为六类:土壤、堆肥(包括传统堆肥与可庭院堆肥)、海洋环境、淡水环境、污泥厌氧、高固态厌氧。
可以总结为:可降解塑料的绝大部分成分都可以在相对应的自然环境中被几乎完全降解为自然界常见的物质。
虽然,可生物降解塑料带来的环境影响小于不可降解的塑料,但是,它依旧会导致很多的环境问题,所以,只能将它看做一个缓解塑料问题的代替品,而不是一个塑料问题的解决方法。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只有减少消耗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讨论较为广泛的是可生物降解塑料,而现在主要的可生物降解塑料原料来源是农作物(玉米,甘蔗等),可生物降解塑料相比传统塑料大约可以节省超过一半的化石燃料。
但是,随着更多的玉米,或者耕地被用于种植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会导致玉米等作物的价格上升,从而威胁缺粮少食地区的食物保障。
由此可见,在技术得到突破性提升之前,难以全面替代传统塑料。同时,在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材料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大量化肥和杀虫剂,其中的有毒物质会渗入水体之中,危害饮用水安全,野生动物安全,以及土壤安全等等。
本文所用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侵删!有任何问题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参与互动。因此,想要在市场中有长久的发展,还是需要参与其中的。